您当前所在的位置:亿米国际服务社 > 最新资讯

香港有全国最多的国际学校,但是有钱也进不去?

发布时间:2021-05-03 14:36 浏览次数:207
  经常出入深圳各口岸的朋友应该很熟悉这样一幕。
  早上七点,一个又一个背着书包,穿着校服的孩子,排队、过关、进入香港、搭乘校巴或地铁、来到学校,开始一天的学习生活。
 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,叫做“跨境学童”。
  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,在深圳生活,在香港读书,是一群居于深圳的香港人。
  1.为什么都来香港上学?
  近十年,去香港生宝宝早已不是新鲜事了,而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是香港教育。
  香港的教育到底有多好?吸引这么多父母?
  1.小班教学
  以小学为例,一般的香港班级人数不多于30人,市区一般为25人,相比较内地动辄50人一班,香港的师生比例和互动关系更加理想亲密;
  2.更加开放平等的师生关系
  不同于内地的规范式教学,香港的课堂以启发性为主,教师更加尊重学生的意见和表达方式。
  3.更加接近西方的教育模式,拥有国际视野
  香港的教育相对于内地来说,更加接近西方的教育模式,同时能够便捷快速地接触国际资讯,为在国际范围内升学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。
  4.“两文三语”在未来更有竞争优势
  香港教育里英文的普及程度比内地高,英语沟通和交流的机会大,加之香港使用繁体字,母语为广东话,同时也重视普通话教学,“两文三语”在未来更有竞争性;
  香港教育上确实存在了很多的优势,但是近年来也有一些负面的声音出现。
  在国内,小学家长便被孩子的课业压得喘不过气的时候,香港也传来了类似的声音。
  在香港就读的不少父母表示,子女所上的学校功课量大、学业重,甚至还闹出过“学童自杀”的新闻。

  当然这里的作业及压力量级,没有做过对比分析,不能一概而论香港的课业压力等同于国内。


  2.香港学校的分类
  在讨论香港的教育方式方法的时候,必须要比要把学校的类型给大家科普一下。
  香港的学校分为五个类型:官立学校、资助学校、直资学校、私立学校、国际学校。
  官立学校
  以小学为例,约占全港6%,不需要学费,所有经费来自政府,但是只招收香港本地学生。
  资助学校
  以小学为例,约占全港75%,不需要学费,大部分经费来自政府,管理由校董会负责,原则上只招收本地学生。
  直资学校
  以小学为例,约占全港4%,以合格学生数目享有政府津贴,可以收学费,原则上只招收本地学生。
  私立学校
  以小学为例,约占全港9%,费用相对较高,由团体自资经营,没有政府补贴,由校董会管理。
  私立学校中有部分为私立独立学校,可以开办非本地正规课程,亦可以招收非本地学生。
  国际学校
  以小学为例,约占全港6%,费用高昂,课程与学制和香港的完全不同,必须提供70%以上的学位给其他国籍学生。
  根据香港教育局的数据,2019/20学年跨境学生人数为27909人,其中幼稚园4610人,小学19215人,中学4084人。
  仍以小学为例,其中99.8%的学生选择了前三类学校,仅有0.2%的学生选择私立学校,没有学生选择国际学校!也就是说,我们之前所说的跨境学童,几乎全部选择的是前三种学校。

  而纵观2019/20学年香港小学生整体择校情况,在342049名小学生中,85.4%学生选择前三类的学校,仅有14.6%的学生选择私立和国际学校。


  3.为什么选择私立和国际学校的这么少?
  为什么不选择私立学校或者国际学校?这些学校的学生背景不是更加多元化,教学质量不是更高?
  答案其实很简单:学费相对较贵,而且学位有限。
  对跨境学童来说,前三类学校除了上学的时间成本,其他的花销都足够低廉。
  到底香港的国际学校什么价格?
  下面我就给大家列举一下香港几所知名的国际学校的学费,其实和国内的相比,也并不算贵。
  大部分国际学校,提供由幼稚园开始至高中的“一条龙”服务,学费因应年级不同,价格也会有所不同。
  根据ExpatFinder公布的《2018年国际学校学费调查》,香港国际学校每年平均学费达到17.2万港币,居世界第九。
  完整资料可参考:http://www.eduplus.com.hk/edukids/primary_International_expenses.jsp)
  我们来用表格给大家算一笔账。
  假设一个孩子从幼稚园开始读国际学校,学费以平均数17.2万计算,至高中毕业。
  其实从上面的金额上来看,香港的国际学校并不比国内的贵多少。
  国内稍微好一些的私立双语一年也在15万人民币以上,在国内报各种兴趣、补习班一个月动辄也是好几千。听起来大多数打算给孩子报国际学校的家长,还是完全负担的起的。
  我有钱,可是依然进不去?
  是的,这就是香港国际学校的现状,有钱是必要条件,但绝对不是充要条件。
  孩子需要具备什么素质,才可能被国际学校录取?
  首先,也是最重要的,就是孩子的英文能力。
  最好达到“native speaker(母语)”水平。
  这点对于外籍孩子不算什么,但对于内地、甚至香港的孩子,都是一个很大的问题。
  事实上90%内地的孩子不能通过国际学校的面试,原因就在于英语程度不达标。
  而很多香港本地的父母,在孩子出生后便说英语,但是由于英语不够纯正,孩子也只是学到了“Chinglish(中式英语)”,同样不符合国际学校的要求。
  其次,家长的教育理念是否和学校文化、办学理念甚至宗教信仰相符合。

  香港加拿大国际学校收生部主管表示,由于加拿大国际学校采用IB(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)学制,而IB课程着重某些特质如关爱、责任感、开放、勇于冒险等,因此在面试时,他们希望在未来的学生身上看到这些特质。


  4.香港国际学校,到底为什么那么牛?
  那么,你足够有钱,孩子也足够优秀,香港的国际学校的大门,是不是就为你打开了?
  大约十年前,答案是肯定的。但现在,依然很难。道理很简单,僧多肉少。
  那么就来谈谈,香港的国际学校到底哪里好。
  1.历史悠久,成熟且不断创新的教育理念
  因为特殊的历史原因,香港在100年前就诞生了国际学校:1890年,港英殖民政府为了满足当时驻港官员及上层人士子女教育需要,开办了第一素具有国际性质的小学。
  至此以后,国际学校开始在香港生根发芽,一些著名的学校,均有悠久的历史:耀中成立于1932年;英基学校协会(注:简称“英基(ESF)),是香港最大规模、以英语为教学语言的国际学校机构,辖下共22间学校)成立于1967年;汉基国际学校成立于1983年等等。
  悠久的历史并不意味着固步自封,香港的国际学校也在不断发展变化。
  教学内容由提供纯英式教学,到提供美式教育,以及能够衔接日本、韩国、新加坡等多国的教育体系;
  语言方面,由纯英文教学到提供中文授课,甚至出现了一批以英文、普通话为主要教学语言的学校,包括汉基国际学校、弘立书院;
  教育内容方面,香港政府2015年《施政报告》首次提出要大力发展STEM教育,而不少国际学校,由于衔接国外课程,学校的课程设计很早就具备STEM教育的原理。
  2.稳定、优秀的师资力量
  根据调查,在香港国际学校当老师,收入可观、工时合理、有假期。
  由于国际学校以私立形式运作,可按校情及其资源制定人手编制,其教师和校长也以合约形式聘用,虽然不考虑终生聘用,但是国际学校提供豪华的福利待遇,比如约满酬金、医疗及子女学费津贴等,有些更提供房屋津贴及来回家的机票。
  在香港修读教育类研究生的朋友都清楚,没有经验、仅凭一纸文凭,基本不可能在国际学校谋得一个教师职位,因为国际学校教额有限,只有教师辞职或退休,腾出空缺才有可能进行招聘,而且这些学校都偏向有经验的教师。
  在这种背景下,不少毕业生“另辟蹊径”,进入国际学校当助教(teaching assistant),先了解这个圈子,等待时机。因此,当你看到国际学校的助教都是香港大学、香港教育大学等名校的硕士生,千万不要觉得奇怪。
  3.多元的学生背景
  香港政府对于国际学校的收生是有要求的,学校招收的来港工作或投资的海外家庭子女,或持学生签证来港就学的非本地学生必须占到学校收生名额的70%以上。
  此外,不少内地高管、中小企业家们为子女选择学校时,仍期望保留对孩子的中文(普通话)教育,因此几间提供普通话教学的学校,包括蒙特利所国际学校、耀中国际学校、弘立书院等学校,成为内地太太团的“香饽饽”,可以想见,这些学校的学生家长,非富即贵。
  4.丰富的活动,突出的学生成绩
  在2018年IB考试中,香港共有38人获得满分45分,占亚太区状元总数的三分之一。
  香港考生平均分为35.96,比全球平均分高6分。
  其中辖下有七所学校的英基学校协会产生15名满分状元,24人考获44分,227人得到40分或以上的成绩。
  私立学校沪江维多利亚学校产生两名状元及一名榜眼,共有22人考获40分或以上;
  弘立书院有一名状元,44%的学生获得40分或以上,平均分达到39分,学生获得剑桥大学、伦敦国王学院、普林斯顿大学等著名学府录取;

  参考消息:香港经济日报《IB2018状元龙虎榜增至38人英基诞15名状元》


  5.僧多粥少怎么办?
  需求不断增多
  过去的五年间,不少中小企业家开始加大境外投资力度,其中香港成了他们的主要集散地,与此同时,一些沿海地区的企业家们,有了孩子后,不少也选择来港常住。
  当然,还有一定数量的中资机构派驻的高管。这些家庭对国际学校早已虎视眈眈。
  从幼儿园读起一劳永逸
  另外由于不少私立、国际学校提供从幼稚园到高中“一条龙”服务,也就是说,如果你入读了幼稚园,直接升入小学、中学会更加容易。
  而每年的学位是固定的,招收的“本校生”越多,可供申请、插班的名额就越少。
  所以国内常说一句话是赢在起跑线,在香港也会有一种讽刺的说法叫“赢在射精前”。
  香港媒体曾经报道过:一位还在怀孕的妈妈,拿着b超单为孩子排队面试,等到孩子长大,恰好可以赶上幼稚园的面试,而一旦被录取,这个妈妈不用再操心孩子的上学问题!
  学校发行本金券和债券等
  值得一提的是,由于私立、国际学校自负盈亏,大部分学校都会发行本金券、提名权、债券等,供家长以私人或公司名义购买,持有人和获得优先面试的资格。
  在2017年,由于供不应求,不少学校的本金券价格被抬高至天价。
  以弘立书院为例,原本650万元的本金券,曾一度被炒高到1000万,700多万已经是当时二手市场的常规价格,尽管已经高于所有市场上的名校债券价格,市场上仍然很难买到。
  政府鼓励扩建扶持国际学校
  2019年,香港有约50所国际学校,提供41000个学位。
  期间,政府一直透过不同措施支持国际学校建设以及发展,包括分配空置校舍及土地以发展国际学校、协助现有国际学校在原址扩建及重建,以及按照机制提供免息贷款以兴建校舍。
  至2020/21学年,香港共有53所国际学校,提供43593个学位,目前的学生人数38868人。
  根据教育局提供的数字,预计之后两个学年,还会增加约3850个学额。
  因此,短期内香港的国际学校中小学学额将不会出现短缺。
  事实上,至2018年底,类似于弘立书院“天价本金券”的问题,已经基本遏制。
  最近很多读者和我沟通,想充分地比较一些国家的教育,多一些了解也多一种可能。
  未来我会陆陆续续写出更多大家感兴趣国家或地区的教育文章,给大家更加全面和丰富的教育资讯。
  大家在比较教育之前,我想说得是先要区分大范畴上的公立、私立和国际学校。
  文中提到的香港跨境学童,大多数读取的是我们概念里面的“公立学校”,拥有香港身份的孩子就读,费用低廉,同时保证了较高的教育水准,与国内相比拥有绝对的优势。这也是为什么这些孩子如此辛苦,父母也要坚持的缘故。
  对于没有香港身份的内地家长来说,只能选择私立及国际学校了。而且香港没有陪读签的说法,父母要去只能自己想办法获得长期居留的签证。
  虽然从国际学校的整体学费来看并不算过高,而且从各项数据表明,学位紧张的情况也有所缓解,但是香港的生活成本确实不容小觑。
  同时陪读的父母还要做好“蜗居”的思想准备。
  而这一陪,就是十几年。
  亿米国际服务社,15年香港学位申请操作经验,申请香港学校,我们可以帮您:申请表填写技巧+简历包装+面试培训+英语辅导+粤语辅导+香港小学优化配置等,大大提高申请成功率。欧阳老师18823407981(微信hkgangbao)。
x

加服务社微信
申请香港国际学校